怀念不如相见叶夭夭
“前些日子就有消费者提到生鲜灯不能用了,问我什么时候换。我想总归要换的怀念不如相见叶夭夭,不如早点换。”康定路崇明有机生鲜超市里,羊肉摊主告诉记者,几天前已经换好了灯。现在,他的柜台上方有新换的4盏白光灯和保留的2盏微红灯,虽然仍有微红灯,但经过白光灯调和,柜台上的羊肉已经呈现出正常的颜色。摊主说:“以前太红了,有的消费者也会把肉拿到柜台外,避开生鲜灯看,现在就不需要了。”
一大早,记者在西康路跃康菜市场遇到了上班族李女士,她赶在上班前买点肋排,“一早来选余地大”。不过她说,之前很少进菜市场买肉,“我特别不喜欢肉摊的‘生鲜灯’,肉红得发紫怀念不如相见叶夭夭,没法挑。”以往,她会去超市卖场买肉,“那里的柜台普遍明亮一点,看得清”;或者线上下单,“送来的产品信息齐全,比较放心。”所以,她赞同“生鲜灯禁令”,“该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,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挑选。”
比如,猪肉和牛肉中都含有蛋白质“肌红蛋白”,肌红蛋白本身就是暗红色或紫色的。当肉类接触到氧气后,肌红蛋白会被氧化成氧化肌红蛋白,呈鲜红色;“缺氧”时,肌红蛋白会形成变性肌红蛋白,颜色变暗变黑。所以同一块肉,外表接触氧气的部分可能呈现鲜红色,但内部的肉或压在柜台上的那一面,颜色会暗淡一些,甚至呈现灰褐色。变色是正常的现象,并不代表变质或不新鲜。以往在“生鲜灯”下,这种变色被灯光掩盖了;而换灯后,这种颜色暴露出来,部分消费者不了解原因,误以为肉不新鲜。